贝叶棕(左,来源:Wikipedia,作者:PraveenP) 贝叶经(右,来源:Wikipedia,作者:Cangminzho) 造纸术的出现 商朝时期(约公元前15世纪" />
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古人造纸用过哪些植物?(2)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b41a.jpg?size=779x232"/> 贝叶棕(左,来源:Wikipedia,作者:PraveenP) 贝叶经(右,来源:Wikipedia,作者:Cangminzho) 造纸术的出现 商朝时期(约公元前15世纪
b41a.jpg?size=779x232"/>

贝叶棕(左,来源:Wikipedia,作者:PraveenP)

贝叶经(右,来源:Wikipedia,作者:Cangminzho)

造纸术的出现

商朝时期(约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0世纪),中国人开始在龟甲兽骨上雕刻甲骨文,或在青铜器上雕刻金文。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学会了将竹子与木头切割成片状,经加热杀青后,用来书写篆刻文字,称之为“简牍”。西汉之前,简牍与丝绸绢帛一直是中国人书写记录的最主要形式。


著名的睡虎地秦墓竹简

西汉时期,社会进入了长期的稳定状态,文化、科技、经济高速发展。当时的皇帝每天需要阅读的奏章数量巨大,如果依然使用竹简作为记录载体,每天需要阅读的竹简重量可达几百斤,而如果用轻便的丝绸绢帛书写则成本太高,发展出一种廉价而轻便的书写记录材料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考古学研究表明,目前已经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为西汉时期的灞桥纸。灞桥纸和同时期的其他西汉麻纸一样,原料为苎麻、黄麻、亚麻等麻类植物,显示了当时的古人已经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将原本制作衣服的麻布进一步制成纸张的技术。

到了东汉时期,著名的宦官蔡伦通过总结前人造麻纸的经验,对造纸技术进行了改良,从而发明了性能较为优良的“蔡侯纸”。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指的便是蔡伦所改良的这种技术。


显微镜下的灞桥纸纤维,其中含有黄麻

蔡侯纸的制造方法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选取麻布、渔网等富含植物纤维的原材料并将其剪碎,利用碱液蒸煮让其中的植物纤维从其它物质中脱离出来,形成分散的纤维;

第二步则是将分散的植物纤维进一步捣碎,并加水形成浆料;

第三步是用筛子进行抄造,从浆液中捞出薄薄的一层纤维,使其在筛子上胶结成一层湿膜;

最后一步是干燥,将这层湿膜晒干即可获得干燥的纸张。


从蔡伦改进造纸术到现代化纸张工业生产,人类造纸的核心方法基本没有再发生改变,改变的仅仅是原料选择以及工艺改良。

牛皮纸、蜡光纸、硫酸纸等形态性质各不相同的纸类产品,其核心制造步骤却依然大致遵从造纸术的四个步骤,可见这个集合中国古人智慧的伟大发明对世界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我国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潘吉星曾经给“纸”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定义的内容便是造纸术的四个基本步骤。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材料,才有资格被称为“纸”,这便是为什么莎草纸、贝叶等类纸材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纸。


植物纤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份馈赠,从古埃及的莎草纸、东汉时期的蔡侯纸,到现代的各种纸类产品,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天然植物纤维的利用。

但是人类无节制的挥霍,大量砍伐树木造纸,使得自然环境正遭受着极大的破坏,为此而推行纸张的回收再生与无纸化、电子化办公都是对天然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现。

也许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会找到更多纸的替代品,这种记录了人类发展史的材料会不会终将成为历史呢?

参考资料:

[1] 维基百科.

[2] 潘吉星,中国读本:中国的造纸术.

[3] 潘吉星.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J].文物,1964(11):48-49.

本文自然观察记录者:汪星辰,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网址: http://www.zwbhxbzz.cn/zonghexinwen/2020/0901/342.html



上一篇:你还以为“虾黄”和“蟹黄”是同一种东西吗?
下一篇:昆虫世界的乐趣(2):装死的金龟子

植物保护学报投稿 | 植物保护学报编辑部| 植物保护学报版面费 | 植物保护学报论文发表 | 植物保护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植物保护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