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专注生物农药研发 服务绿色农业发展——记甘肃(2)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多株土壤修复菌和2种天然产物复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优质多效生物农药资源除了具备高效杀虫、抑菌活性外,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
0多株土壤修复菌和2种天然产物复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优质多效生物农药资源除了具备高效杀虫、抑菌活性外,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能力、改善连作土壤生态系统和增产提质等多种活性功能,且在甘肃农业环境中应用效果好,原料充足,是具备良好市场开发前景的优质生物农药新资源。” 刘锦霞介绍。

为了能让这些新资源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为我省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保驾护航。刘锦霞和团队成员通过对生产一线的深入调研,她们发现我省现代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经营收益。

针对病虫草害的发生现状和防控需求,她大胆的提出“室内试验—田间应用—总结推广”的模式。经过反复磨合,不断完善,根据我省高原夏菜、马铃薯、瓜果等特色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及其繁衍生息和危害特性,研发了系列适宜甘肃特色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需求的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和多效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配套综合绿色防治技术。

记者了解到,刘锦霞团队研发的生化制剂对目标农作物的枯萎病、根腐病、疫病等主要真菌病害和温室白粉虱、各种蚜虫、小菜蛾、粘虫、蛴螬、针虫等主要植物害虫的平均防效均在70%以上,与现在常用的化学农药防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我们研发的生化制剂产品同市场上同类生物农药相比,具有特性突出,其作用方式多样,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长效无污染,环境相容性好,功能多样,应用成本低,防控效果好的优势。” 刘锦霞一边介绍自己团队研发的生化产品,一边信心十足地说,“我们不仅在产品上做文章,还要在配套技术上下功夫。我们研发的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土壤改良剂不仅适应现代农业应用市场的需求,开发前景也十分广阔。”

刘锦霞(右)进行马铃薯晚疫病及其新技术防效调研

合作创新 让新技术在应用中开花结果

刘锦霞常说:“生物农药和生物土壤改良剂研发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广泛合作,协同创新。”

为此,她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刘锦霞根据每个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和能力分配重点研究方向。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该创新团队有骨干成员8名,其中3名80后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和1名研究实习员,形成了一支人才结构相对合理的生物农药和生物土壤改良剂研发团队。

为了进一步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步伐,刘锦霞带领的创新团队与从事专业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生产及应用的各类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

2012年,刘锦霞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化物所邸多隆研究员团队合作开展了“中科院全国科学院联盟专项项目之‘甘肃特色生物农药植物资源发掘及生防新制剂开发’”,在生物农药资源创新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她与兰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以及兰州大帝长城肥料有限公司等进行了广泛合作,从人才培养到项目协作,全面提升其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

“预防为主、免疫诱导、综合防控”是多效生物农药的特性,它符合现代绿色植保理念,是顺应全球粮食、生态和环境安全需求而存在的新事物,认知需要过程,我们科研人员有义务参与这个过程。”刘锦霞总是这样对她的团队成员说。

2009年以来,她带领创新团队在榆中、玉门、白银、武威等地建起了农资新产品、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和合作团队,进行了大面积的系列多效生防新制剂和以生物防控为主的综合绿色防治技术示范应用。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农作物病虫害综合生物防控技术骨干,提高了当地农业经营者绿色防控与科学种植的技术和认识。

“刘锦霞团队在技术示范区的化学农药用量减少70%左右,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克服了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上的残留, 平均增产率达到6.8%以上,真正实现了农产品的提质增产,同时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天敌和生态环境。”采访中,王治业说。

刘锦霞(右一)在白银马铃薯药害调研与生物防控技术交流。

谈到未来的发展,刘锦霞说:“要促进甘肃生物农药产业快速发展,我们的工作还远远不够,需要集聚甘肃的高校、科研单位、相关企业和农技部门等各方力量,联合建立‘甘肃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控技术产业联盟’,形成群体优势,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甘肃绿色生物农资工业和高品质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在我省绿色农业高效发展的路上,我们会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继续为甘肃生物农药产业和农产品安全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网址: http://www.zwbhxbzz.cn/zonghexinwen/2020/0901/347.html



上一篇:【植物保护】科研人员攻克濒危植物资源冷杉繁
下一篇:城市绿化的植被栽植密度分析论文

植物保护学报投稿 | 植物保护学报编辑部| 植物保护学报版面费 | 植物保护学报论文发表 | 植物保护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植物保护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