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绿色植保”助力农业生产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何应平(左)和徐明春(右)在地里观察蓝板防虫效果。张静梅摄 见到何应平时,他正组织工人用无人机给地做植保,喷洒量多少、离地面多高……指挥得格外认真。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何应平(左)和徐明春(右)在地里观察蓝板防虫效果。张静梅摄

见到何应平时,他正组织工人用无人机给地做植保,喷洒量多少、离地面多高……指挥得格外认真。

今年44岁的何应平,是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人。2003年,何应平和妻子因所在的企业破产双双下岗,一时间断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陷入困境。

在妻子李艳梅眼里,何应平“不服输、不服气,脾气倔得很”。2011年,何应平把创业的方向转向了植保,成立了应平植保合作社,开始钻研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当起了植保“医生”。

何应平的父母从农业部门退休,父亲是农艺师,母亲是高级农艺师,有了父母的指导,何应平学得特别快。不仅如此,他还找了许多业内的老师,只要有机会便跟着他们学习。

“烟草部门的钱太平、县农推中心的徐明春、还有云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何应平一一列举着这些年帮助过他的人。

创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2017年,何应平第一次种西兰花,因为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只知道埋头种菜,却不注意抬头看路,70多亩西兰花种出来没有销路。

“我自己一朵都没有收,全都送给乡邻,谁要谁去地里采,连请工采收的钱我都付不出来。”何应平回忆说。

不仅种过蔬菜,何应平还在养殖业上栽过跟头。他和妻子还办过一个养鸡场,但最后也亏损了50多万元,最后只能“惨淡收场”。

“年轻就是本钱,跌倒了还要爬起来。”何应平说。

思来想去,要办好植保合作社,还要种蔬菜、养鸡,不但照顾不周全,风险还大。于是何应平在南华县沙桥镇承包了土地,种起了烤烟,如今已经发展到了100亩。

这100亩烤烟不仅是家里的经济来源,更是何应平的“实验田”,有好的植保技术,他就先在自家田里做“实验”,效果好了就推荐给其他农民,引导他们绿色防控,提高产量。

今年是何应平种植烤烟的第五个年头,每年烟季结束,就在自家田里种上绿肥改善土质。不仅如此,烟草部门推广的蓝板防治技术,性诱剂防治技术,废弃地膜回收……他一样都没有落下。

“无论是蔬菜还是烤烟,都提倡绿色、安全、环保,做植保11年来,烟草部门的绿色防控措施给了我很多启发,还有烟草补贴,我在做植保的同时,就把烤烟管好了,一举两得。”找对路子的何应平显得尤为安心。

前些年,南华县沙桥镇小龙箐、龙川镇山后村的村民何应有种了400亩繁种玉米,但由于老百姓观念陈旧,也不懂技术,看着地里长了杂草,就自行误用了除草剂。

“制种玉米和普通玉米不同,当时也不懂技术,结果把玉米父本打出了问题。”何应有找到何应平,希望能挽回些损失。

凭借多年的经验,何应平组织大家人工授粉,帮助何应有挽回了大部分损失。“要不是找到‘何医生',那年可就亏惨了。”何应有回忆道。

不仅要当好植保“医生”,还要当好植保“老师”。“要让大伙掌握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绿色防控技术,才能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何应平说。

于是,何应平在开展合作社植保业务的同时,不仅自己下田教,还请来了专家给大伙授课、做培训,提高大伙的植保“技能”。

今年,南华县农业部门准备开展烟后套种玉米项目,何应平还跟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根据玉米的种植特性、烟后土壤的成分分析,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担心玉米种出来没有市场,何应平早早地帮忙联系了销路。

“何应平做事很靠谱,爱钻研,在植保方面,我们一直相互取经。”南华县农推中心主任徐明春说。

眼下,走进田间地头,到处是乡亲们在地里劳作的忙碌身影。“要是农作物‘生病',大伙可就白忙活了,田里的农作物长得好,大伙的收入才有保障!”何应平笑着说。(张静梅)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网址: http://www.zwbhxbzz.cn/zonghexinwen/2021/0605/672.html



上一篇:湖南省科技活动周重点活动举行 普及植物保护成
下一篇:AI种地、机器人当农夫、无人机做植保 科技企业

植物保护学报投稿 | 植物保护学报编辑部| 植物保护学报版面费 | 植物保护学报论文发表 | 植物保护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植物保护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