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云南省创新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云南网讯(记者胡小荣)云南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位居全国第一。它是全球重要的粮食、药用和花卉等经济作物的原产地。为有效保护这些宝贵资源,多年来,我省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云南网讯(记者胡小荣)云南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位居全国第一。它是全球重要的粮食、药用和花卉等经济作物的原产地。为有效保护这些宝贵资源,多年来,我省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为抓手,探索植物保护新模式。

云南植物种类较多,占全国的50.1%。中国特有高等植物8772种,云南特有高等植物4000余种;首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6种,占全国的47.2%。

200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提出了以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免于灭绝为基础,以本土种群抢救和栖息地保护为重点的工作思路。 2010年,省政府批复实施《云南省特小人口救助保护规划纲要》,明确了62个重点保护对象。 2011年底,极小种群保护升级为国家级保护举措。国家林草局印发了《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抢救保护方案(2011-2015年)》,确定了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为构建科学规划保护网络,我省先后印发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应急行动计划》。云南省极小物种抢救保护”一系列政策规划,通过多种方式,将“极小种群物种抢救保护”纳入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推进。 2018年,极小种群物种抢救保护正式写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提出健全原地、异地、离体保存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保护网络。

我省创新机制,多部门协作形成保护力。林草部门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纳入林草发展规划,制定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功能指标,连续11年落实林草动植物保护专项资金,累计投资超过3500万元,有力保障了保障措施落地实施。科技部门支持科研机构申报实施国家和省部级极小种群植物重大科研项目,培育“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创新团队”。生态环境部门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设立专项资金。省内外各类社会组织资助开展保护项目,建立了政府—科研机构—民间组织联合推进的合作方式。

同时,通过创新措施,多措并举,构建保障体系。我省制定了《野生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原则与方法》国家行业标准,编制出版了《云南野生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实践与探索》和《野生植物极小种群研究与保护》。 《云南省野生植物种群》指导保护工作开展。根据不同物种的资源特点,形成了就地保护、近场保护、迁地保护、种质保护、田间还田等多种保护方式,形成了一批采集、保存、展示、育种、创造了物种回归。具有整体功能的近地、易地保护公园和基地。依托植物园、植物园、西南野生动物种质库等机构,抢救种质采集保存种质资源。完善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体系,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基础研究,突破人工繁殖关键技术。开展田间回归,恢复和扩大野生种群,扭转或延缓濒危局面。

截至目前,全省实施野生植物极小种群抢救保护工程100多项,建立保护群落(点)30个,近地迁地基地(园)13个,物种5个。回归试验基地,取得突破 采用36种人工繁育技术,61种10万余株植物被迁地保护,16种3万余株植物回归定植。野外已灭绝的富民三叶草已在原地重建;乔家五针松、树冠木、杨碧枫等回归植物开花结果,实现自然更新。通过多年实践,我省形成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民间组织踊跃支持极小众保护的良好局面。中国特别是云南在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领域的保护行动和成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更多信息或合作请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网址: http://www.zwbhxbzz.cn/zonghexinwen/2021/0714/708.html



上一篇:植保业务全球第一!先正达集团科创板募资650亿
下一篇:保护野生植物 珍爱绿水青山—记登封野生植物保

植物保护学报投稿 | 植物保护学报编辑部| 植物保护学报版面费 | 植物保护学报论文发表 | 植物保护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植物保护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