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灵与性邱玲陶艺中的植物意象(3)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表面来看,“花之灵”系列似乎突破了莲母题,走向更多元的植物形态表达,但这些“植物”中莲的元素无处不在:那些密集繁衍的球状物酷似莲子,倾

从表面来看,“花之灵”系列似乎突破了莲母题,走向更多元的植物形态表达,但这些“植物”中莲的元素无处不在:那些密集繁衍的球状物酷似莲子,倾泻卷曲的花蕊也似乎源自莲之雄蕊。较之“空间”系列,“花之灵”系列更为立体,生命意识也更加张扬和旺盛。这种饱满的生命活力不仅与植物相关,与人的身体隐喻与心理欲望更为密切,这或许就是邱玲所理解的植物之灵魂所在。当然,这种“隐藏”在作品中的“性别”意识或“身体”隐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家创作动机和潜在欲望有关,它是传统文化中诸多“性”禁忌的释放与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深度与广度不仅因之拓展,同时对人们研究当代女性的艺术风格和心理路径也提供了别样视角。

图7 邱玲 “花之灵”系列17 陶 Qiu Ling’s Spirit of Flower:series 17 (earthware) 2012

图8 邱玲 “花之灵”系列26 陶 Qiu Ling’s Spirit of Flower:series 26 (earthware) 2013

从“莲之魂”状态系列的缠绕疏散,到“鱼戏”系列的勃勃生机,再到“空间”系列的阴性隐喻和“花之灵”的张扬活力,邱玲手中的莲百态千姿、穷极变化。这种极富个性色彩的艺术符号所构建的文化图像不仅彰显了艺术家不同阶段的风格差异,也昭示了中国三十多年社会风貌的变迁与发展。不同形态的“莲”既是艺术家心灵的物化,是其千回百转的个人情愫的凝炼浓缩,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之于个人精神的影响与转换。在大的历史背景中,艺术家在自觉与不自觉间将心中之情、之思、之感融入鲜活的泥土,在细致而敏锐的思考中捕捉灵感的轨迹,在指尖的揉搓回旋与缠绕捏塑中进行自我与泥土之间的对话。邱玲以女性的敏锐直觉面对泥土,在莲乃至植物的形态中执着探寻自我,这种努力对女性陶艺乃至女性艺术而言,都具有值得赞赏的意义。

[1]胡奇光,方环海撰.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99.

[2]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54,199.

[3]韩祥翠.女性陶艺的表述方式[J].陶瓷学报,2011,32(4):636-640.

[4][德]沃林格 著.抽象与移情:对艺术风格的心理学研究[M].王才勇 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

[5]马倩,潘华顺.古代莲文化的内涵及其演变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1):24-28.

[6]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121.

[7]韩祥翠.现代陶艺中的有机形态[J].陶瓷研究,2019,34(4):7-12.

[8][德]黑格尔 著.美学(3卷)上[M].朱光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0.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网址: http://www.zwbhxbzz.cn/qikandaodu/2021/0730/729.html



上一篇:动植物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研究分析
下一篇:浅析新形势下农业植保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投稿 | 植物保护学报编辑部| 植物保护学报版面费 | 植物保护学报论文发表 | 植物保护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植物保护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